智能制作重塑视听艺术,智慧传输突破时空限制,科技正深度融入广电行业……6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来自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代表,生动讲述了科技创新重塑行业面貌,赋能内容创作与传播,让优质视听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鲜活实践。
作為深耕影视后期全流程制作近30年的“老兵”,鼎盛佳和(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升亲歷了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智能化时代的巨变。“我们搭建了一个600平方米的LED屏,将浩瀚的星空、航天飞船等虚拟场景即时可视化呈现,技术带给艺术的想象力已经突破了物理限制。”他描述的虚拟拍摄场景,让无法实体搭建的宏大画面成為可能。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涌现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张升透露,其团队已开始研发自有的AI工具,在热播剧后期制作中部署专项AI模型并搭建高效工作流,实现了从“使用技术工具”到“自创技术工具”的跨越。
科技赋能不仅关乎内容的诞生,更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观看体验。中国广电集团技术部副经理諶颖的工作直击用户痛点——让传统广电“老三样”(电视机、老旧机顶盒、同轴电缆)升级為“新三样”:智能电视机、超高清插入式微型机顶盒,以及光纤与5G融合传输网络。他现场展示了一个形似U盘的设备——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可直接插在电视机上并隐藏於面板背后,解决了连线多、不美观的问题。
在广电总局啟动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復杂治理后,諶颖团队全力投入这场“视听体验保卫战”,推动实现了“家庭开机看直播,一个遥控器看电视”。他们研发的三模通用遥控器实现“所见即所控”,并正在攻关将机顶盒功能完全内置的智能电视一体机。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在春晚、元宵晚会等舞台正大放异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副召集人於蕾分享了总台创作坚守的“思想+艺术+技术”黄金公式。她强调,技术虽服务於思想与艺术,却决定着视听呈现的天花板。2025年蛇年春晚诞生的现象级节目《秧BOT》正是这一理念的结晶——将最尖端的机器人与中国古老的秧歌舞结合,引发全网热议。
网友戏称,元宵晚会中撒贝寧与机器人的互动為“人类与AI的世纪牵手”。於蕾透露,这个看似欢乐的节目背后是工程师与舞蹈编导团队长达5个月的艰苦攻关。“我们内心很坚定,一定要让时代最新、最尖端的科技与最古老、最质朴的文艺样态碰撞。”在於蕾看来,这种碰撞激发的能量,正是“民族强大而温柔的文明底色”。更令团队惊喜的是,春晚后机器人產业呈现勃兴之势,“创作能推动產业发展,是巨大的奖赏”。
人民网北京6月22日电 (欧阳易佳)“强信披”叠加内驱力,构建包容协同的可持续信息披露生态体系,正成為业界关注的话题。 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北京国际可持续大会上,多位参会嘉宾表示,可持续信息披露既是投资者导向,也是利益相关者导向,在与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保持趋同的基础上,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人民网北京6月22日电 (欧阳易佳)受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叠加南海季风云系带来降雨影响,广东“雨上加雨、洪上加洪”,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超警河流达到歷史最多,绥江上游怀集段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作為2008年以来首个登陆广东的1号台风,“蝴蝶”叠加西南季风,降水面广点强,造成17市684个镇街出现暴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