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4日电(张钰惠)整治躺平式干部又现新举动。近日,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发布《南山镇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公示》,8名干部被列入南山镇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引发舆论热议。
对此,一些舆论对“躺平休闲人员”的评选机制产生质疑。“躺平休闲人员”如何定义,又如何评选?专家表示,基层政府期盼治理躺平现象,改善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其出发点是好的,也传递了拒绝干部躺平的积极信号,但要避免误伤,而且不能走偏,陷入“评选”的定式思维或者异化为新的形式主义。
南山镇评选“躺平休闲人员”,并非地方整治躺平式干部第一例。中新网梳理发现,近年来,多地向躺平式干部亮剑,引导广大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早在2016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就公开宣布设立“蜗牛奖”,主要针对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并于4月公布首批“蜗牛奖”获得者名单,12个部门(单位)被公开曝光。
一些地方还建立起能上能下、双向激励机制。2022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公开评选出7个“景宁奋斗者”、3个“景宁躺平者”单位和乡镇。景宁县纪委监委出台《“景宁躺平者”认定办法(试行)》,通过社会公开征集、专项督查、上级交办督办、巡视巡察、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方式收集问题线索评出“景宁躺平者”。
2023年9月,西藏日喀则市通过开展“躺平式干部”整治工作,发现了一些负面典型和教育转化典型的相关案例。日喀则市在常态化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的过程中,分批通报“躺平式干部”同时,还通报了一批经谈心谈话、思想引导等方式,由“躺平”到“起身”的干部。
南山镇的这份公示名单被见诸网络后,舆论关注热点在于如何定义“躺平”“休闲”,有无政策或法律支撑?又如何评选,是否会存在误伤问题?
对此,南山镇党委委员黄恒建向媒体表示,为探索实施干部队伍“末位鞭策”制度,南山镇先后制定出台了三份文件,设置了评定躺平休闲人员的7个类别,具体包含工作纪律、态度、能力、效率、服从工作安排、组织安排等内容。
黄恒建介绍,2023年10月初至12月底,南山镇进行躺平休闲人员评定,开展了调研谈话和针对性调研谈话共两轮。第一轮谈线%的工作人员,通过广泛调研谈话梳理出初步名单;第二轮谈话则主要是通过对重点关注部门全体人员谈话、无记名投票等方式确定名单。
经过前期调研、民主测评、作风效能领导小组审定后再公示,整个流程形成一个闭环,在此基础上最终评定的躺平休闲人员。
黄恒建还表示,该举措在单位内部一定范围进行提醒警示教育,且并不涉及相关纪法处分。南山镇对躺平休闲人员给予6个月的整改期,整改合格后,南山镇将发文公示相关人员退出躺平休闲名册。
彭新林表示,“躺平”“休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党员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与斗志,不担当不作为、推脱躲绕、不思进取的现象。对于不担当不作为等躺平式行为的处理,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等党内法规有明确规定。
彭新林表示,基层政府搞投票评选“躺平休闲人员”,期盼治理躺平现象,改善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其出发点是好的,也传递了拒绝干部躺平的积极信号,但要避免误伤,而且不能走偏,陷入“评选”的定式思维或者异化为新的形式主义。
针对南山镇评选“躺平休闲人员”流程中所涉及的无记名投票方式,他提到,如果“票选”操作不当或者网上不当渲染,有可能滋生一些负面效果。
“对干部工作作风及绩效的评价,根本上还是要靠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要建立健全综合性、动态的干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不能单纯依靠票选躺平人员。对躺平现象的治理,也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治、标本兼治。”彭新林指出。
彭新林认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三个关键做法:一是要以刚性制度加大干部能上能下推进力度,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二是要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监督,把监督落到实处;三是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条例》引导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完善了对慢作为、假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处分规定。(完)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着,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着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