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服装上的“兵”与“勇”一字之差地位却是天壤之别
时间:2024-03-13 14:48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从古至今,军队一直都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军队的编制在不同的时期也各不相同,甚至是同一时期的军队,也会因为出生和官职等的不同而在地位上也有差异。

  在我国的封建王朝时期,对于等级制度是非常注重的,因此,对于等级制度的区分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服装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那个时期,服装的一丝一毫的差异都有可能代表着地位上的千差万别。

  就比如在清朝,士兵的服装上有“兵”和“勇”之分,但这仅仅一字之差,却给他们带来了地位上的天壤之别。那他们的地位差异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字之差所体现的地位之别。

  在了解穿“兵”与“勇”服装的士兵的地位的天壤之别究竟是如何体现的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清朝的军事制度。

  众所周知,清朝作为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陨落与当时的军队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清朝的军队是什么样的呢?清朝其实有四大军队,他们分别是八旗军、绿营军、勇营军和北洋军。

  这四大军队的成立时间各不相同,在清朝的不同阶段担任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首先来看八旗军,八旗军作为清朝最早成立的一支军队,在清朝的兴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清朝的兴起依靠的就是八旗军。

  因而八旗军大部分都是“皇亲国戚”,他们深受皇帝的信任与宠爱。因而八旗军作为清朝的正规军,是清朝中地位最高的军队,他们也与清政府的关系最为密切。

  其次是绿营军,绿营军是清代朝廷中的常备军之一,也扮演着正规军的角色。在清朝入关后,虽然有八旗军坐镇,但其军队规模仍不够大。

  所以皇帝为了能够更好地统治和管理自己的领土,便进一步扩大军队,将自己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收编的明朝的兵力和一些其他的汉军进行组建。

  参照明朝军队的旧制,将他们以营为基本单位,以绿旗为标志,给他们命名为绿营军,绿营军就由此而形成了。绿营军与八旗军是相互独立的两支军队,他们各司其职,各自执行自己的任务;

  接下来是勇营军,其实,勇营军并不是朝廷的正规军,而是一个为战争而临时成立的“小队”,“小队”中的士兵并没有编制,且“小队”中大部分士兵都是地方官员私自招募的雇佣军。

  因而他们只是一些私军,不属于国家直接管理的范围。在勇营军成立之初,他们也并不像正规军一般有各种规则制度的约束。

  但到清朝后期,勇营军却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度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尤其是左宗棠领导的楚军和曾国藩领导的湘军都是非常有名的“勇营军”。

  他们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他们在清朝后期八旗军和绿营兵腐败的情况下,维持了清朝的江山稳固;

  最后来看北洋军,北洋军又称为北洋新军及北洋政府军,这一军队是在清朝末年时建立起来的,是中国清末至民初的国防军。

  但这支军队由于始终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所以他们逐渐成为了军阀混战、镇压革命和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因而说北洋军其实也只是昙花一现,他的建立本身其实就是失败的。

  以上就是清朝军队的大致情况,那么这四大军队中的士兵到底是身穿“兵”字服装的士兵呢,还是身穿“勇”字服装的士兵呢?

  其实在对清朝的军队进行了大概的了解后,具体哪些是穿“兵”字服装的士兵,哪些又是穿“勇”字服装的士兵就很清晰了。

  首先是穿着“兵”字服装的士兵,上文中提到的八旗军和绿营军中的士兵基本上就是穿“兵”字服装的士兵。这两支军队其实也相当于是国家的正规军,他们在清朝前期,都曾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不过虽然“八旗军”和“绿营军”的士兵都身着“兵”字服装,两者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八旗军的地位明显要高于绿营军。

  首先,从他们的“工作”情况来看,八旗军平常就在京师附近的地点驻防,他们平常的工作也很简单,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他们仅有日常的训练,不需要再做其他的事情。

  而绿营兵则是驻防在距离京城较远的边远区域,职责主要是镇守疆土。其次,从他们的待遇来看,八旗军的军饷待遇很高,而绿营军的军饷待遇却较低。

  再次,从晋升空间来看,八旗军的士兵大都有着很大的晋升空间,而且爵位世袭。而绿营军在官职晋升上是十分有限的。最后,除了以上三点之外,相较于绿营军,八旗军在很多其他的方面其实也有优待。

  其实,在清朝前期,八旗军的内部就开始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其军队实力也大幅下降,于是,清政府便开始重视起了绿营军。

  因而绿营军的地位一度有所上升,但由于绿营军的出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受到皇帝的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地位虽然有所上升,但仍然还是低于八旗军的。

  直至清朝中后期,绿营军的内部也出现了很多的腐败现象,甚至出现了无视军纪,行为懒散,相互勾结的现象。

  因此,绿营军的实力又逐渐下降。但是,虽然在清朝中后期,八旗军和绿营军的兵力都有所下降,也逐渐不被朝廷所重视,但他们仍是国家的正规军,仍然享有很高的权利和地位,仍然有军饷来维持供他们维持生计,甚至是娱乐消遣。

  对于穿“勇”字服装的士兵来说,他们对应的是“勇营军”。正如上文提到的,这些士兵没有编制,只是一些私军。因而他们并不像八旗军和绿营军一般在朝廷有编制。

  但是在清朝后期,随着“八旗军”和“绿营军”的腐败,这两支军队的战斗力也日益衰退。因而,在清朝后期各地对于勇营军的招募也日益增多。他们也逐渐开始在战争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兵力非常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为典型的便是曾国藩带领的湘军,这一军队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但是“勇营军”的传统是为了战争而集结成的临时军队,一旦战争结束后,必须将其解散。因而,在太平天国平定后,曾国藩就曾主动表示要裁撤湘军。

  经过上文的描述,穿“兵”字服装和穿“勇”字服装的士兵的地位其实已经很清晰了。身着“兵”字服装的军队才是朝廷的主力军队,他们在朝廷具有编制,因而享有朝廷的俸禄,衣食住行都由朝廷负责,平常只需要守好自己的职位就可以。

  而身着“勇”字服装的士兵则相当于“工人”,有战争时,他们就需要穿上军装去作战。而战争结束后,他们只不过是平民百姓,与普通的老百姓一样,也需要为了生计而发愁,靠种田为生。

  尽管,在清朝后期,身着“兵”字服装的士兵们内部腐化,逐渐不被朝廷重视,但他们的官职地位仍然存在,而且这些官兵的内部腐化也反映出了整个朝廷的内部腐化,也间接导致了清朝最终走向灭亡。

  因此,可以得出穿有“兵”字服装的正规军的地位显然是要高于穿着“勇”字服装的士兵的,尽管后来,一些穿“勇”字服装的士兵也被编为“兵”字兵。

  但这仅仅意味着这一部分人的地位的上升,而那些“勇”字兵仍然维持着原先的状况。所以说这一字之差,确实是形成了地位上的天壤之别!

  综上,在了解清朝的军队之后,我们也可以得出,清政府的腐败及其走向灭亡,其实与他的兵力的衰退和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军事力量作为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国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坚强基石。所以,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大就必须不断促进军事力量的发展,也要不断优化军队的内部管理,切不可助长腐败的风气。

  现如今,我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我国也正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正是不断发展强大军事力量守护着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们也相信随着我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