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意识到要想革命必须得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正如毛主席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之后,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等一系列的起义,星星之火逐渐的发展成燎原之势。
中国共产党在起义后不断地发展壮大,红军时期先后成立了三大方面军,35个军级番号和70个军级建制的部队,他们在红军时期的与敌斗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红军时期的这35个军。
红1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1930年3月成立的鄂豫皖红1军,由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委,徐向前为副军长,1931年1月,与红十五军在长竹园合编为红四军,军长许继慎在1931年白雀园肃反中被冤杀,时年30岁。
另一支是中央苏区的红1军,在1935年7月21日由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改称,由林彪任军长,聂荣臻任政委,北上时编入右路军并改编为陕甘支队第1纵队。军长林彪在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71年乘飞机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亡,时年64岁。
红2军在红军军史上只有一支部队,1930年7月由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由贺龙任军长,朱勉之任政委,1931年7月红2军团改称红3军时,红2军的番号被撤销。军长贺龙在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9年被迫害致死,终年73岁。
红3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赣西南红3军成立于1930年7月,由黄公略任军长,陈毅为政委,1933年6月,与红22军合编为红1军团红1师,番号被撤销;第二支湘鄂西红3军成军于1931年3月,由红2军团降格改编而成,贺龙出任军长,1934年10月在贵州又复称红2军团;第三支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的红3军,1935年7月21日由红三军团改称,北上后编入右路军,9月下旬又改编为陕甘支队第2纵队,军长由彭德怀担任。
红三军的三位军长,黄公略于1931年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3岁;彭德怀和贺龙在1955年均被授予元帅军衔,贺龙在1969年被迫害致死,彭德怀在1974年去世,享年76岁。
红4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中央苏区朱毛领导的红4军,成立于1928年,由朱老总任军长,毛主席任政委,1932年底番号被撤销;第二支是湘鄂西红4军,1928年7月成立,由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政委,1930年与红六军合编,番号被取消;第三支是鄂豫皖红4军,成立于1931年1月,军长旷继勋,政委余笃三。红四方面军扩军后,由陈再道任军长,该军在1937年随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5旅。
红4军的四位军长,朱老总在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居首位,1976年去世,享年90岁;贺龙不再赘述,旷继勋于1933年在肃反中被诬杀,时年38岁;陈再道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红5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彭德怀领导的湘鄂赣边红5军,1928年7月平江起义后成立,1933年6月与红8军合编为红3军团红4师,红5军番号撤销;第二支是红5军团改编的红一方面军序列的红5军,1935年7月成立,由董振堂出任军长,后编入西路军西征,部队损失严重。
红6军在红军军史上有四支部队。第一支是鄂西长阳红6军,1929年7月成立,军长李勋,副军长陈寿山,参谋长李子俊,该军刚成立1个月便遭敌人袭击,军长李勋牺牲;第二支是赣西南红6军,成立于1930年1月,军长黄公略,政委刘士奇,1930年7月,该红6军改为红3军并编入红1军团;第三支是鄂西红6军,成立于于1930年2月,由孙德清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1930年7月与红2军组成红2军团;第四支是洪湖新红6军,成立于1931年1月,段德昌任军长,由于该军人数太少,不久就改为独立团。
四位红6军军长,李勋在1929年的战斗中牺牲,时年30岁;黄公略在1931年的战斗中牺牲,时年33岁;孙德清于1932年的肃反中被诬陷致死,时年28岁;段德昌在1933年的肃反中被冤杀,时年29岁。
红7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一支部队,该军是百色起义的武装力量,于1929年12月11日成立,由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整编后,红7军与红21军缩编为红3军团红5师。
红8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广西龙州的红8军,1930年2月成立,由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同年秋,该支部队被编入红七军;第二支是鄂东南红8军,1930年6月成立,由李灿任军长,邓乾元任政委,1931年春撤销番号;第三支是湘赣红8军,1932年3月成立,先后由李天柱和冯达飞任代军长,1933年6月,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七师。
四位红8军(代)军长,俞作豫1930年9月6日在广州黄花岗英勇就义,时年29岁;李灿在1932年初,赴上海请求中共中央分配工作时,被捕并杀害,时年31岁;李天柱于1935年4月在江西寻邬(今寻乌)战斗中牺牲;冯达飞1942年6月8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壮烈牺牲。
红9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鄂北地区的红9军,1932年春成立,由张木阡任总指挥,马三光任政委,不久,所辖红二十五师编入红三军第八、第九师;红二十六师改编为襄枣宜第一、第二路游击军,番号即行取消。第二支是闽西红9军,1930年3月成立,由邓毅刚任军长,高静山任政委,两个月后改称为红十二军;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的红9军,1933年7由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扩编而成,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1936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再度会师。1936年11月中旬,编入西路军序列。
红9军的三位军长,张木阡在随枣会战中被日军炸死,邓毅刚于1932年2月在攻打九堡靖卫团盘踞的“土围子”时,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何畏后来脱离革命队伍,回到家乡,1960年病逝,终年60岁。
红10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赣东北红10军,成立于1930年7月,由周建屏任军长,胡庭铨任代政委,1933年1月,与中央红军第三十一师会合组成红十一军;第二支是闽浙赣红10军,1933年2月成立,由王如痴任军长兼政委,1934年11月与担任北上抗日先锋队的红七军团会合,合编为红十军团。
红10军的两位军长,周建屏在1938年因病去世,时年46岁;王如痴在1935年8月被国民党当局杀害,时年32岁。
红11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鄂豫边红11军,1928年7月成立,由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1930年4月,改编为红一军;第二支是广东东江红11军,1930年5月成立,由古大存任军长,吴秉泰任政委,1930年12月,红十一军余部改编为东江红军独立第二师;第三支是红一方面军的红11军,1933年1月成立,由周建屏任军长,萧劲光任政委。
红11军的三位军长,吴广浩在1929年赴河南商城领导起义工作途中遭到敌人的伏击,壮烈牺牲,时年23岁;古大存在1966年病逝,享年69岁;周建屏不再赘述。
红12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鄂东南红12军,成立于1929年九月,由谢振亚任军长,同年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二支是闽西红12军,成立于1930年5月,由邓毅刚任军长,邓子恢任政委,两个月后该支部队编入红一军团;第三支是闽西新红12军,成立于1930年11月,由贺沉洋任代军长,施简任政委。
红12军的三位军长,谢振亚在1930年进攻长沙的战斗中牺牲;邓毅刚在1932年攻打九堡靖卫团盘踞的“土围子”时,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贺沉洋在1931年肃反扩大化中被冤杀,时年26岁。
红13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浙南红13军,成立于1930年5月,由胡公冕任军长,1935年11月,余部加入红军挺进师。第二支是红5军团的红13军,于1931年12月由第二十六路军第七十三旅改编而来,董振堂兼任军长,何长工任政委。
红13军的两位军长,胡公冕在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在北京病逝,1984年其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董振堂则在1937年于甘肃高台战斗中牺牲,时年42岁。
红14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苏南红14军,1930年4月成立,由何昆任军长,李超时任政委,1930年10月,主力被敌打散后余部转到中央苏区,至此即告结束。第二支是红5军团的红14军,1931年12月由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部改编而成,由赵博生兼任军长,黄火青任政委,1932年6月8日,红十四军缩编为第三十九师,调归红十三军建制。
红14军的两位军长,何昆在1930年攻打老户庄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赵博生则在1933年与敌军的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红15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徐海蚌地区的红15军,1930年7月成立,由陈资平任军长,不久遭到挫折,部队失散,番号取消;第二支是鄂东南地区的红15军,于1930年10月成立,由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1931年1月,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在商城南部的长竹园会合,并合编为红军第四军。第三支是红5军团的红15军,1931年12月由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部改编而成,由黄中岳任军长,左权任政委。1933年5月,红十五军与红三十八、三十九师缩编为红五军团第十三师.
红15军的三位军长,陈资平于1949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时年51岁;蔡申熙在1932年的河口镇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黄中岳在红军长征前夕被错杀于瑞金,时年30岁。
红16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1930年7月湘鄂赣边成立,由胡一鸣任军长,李楚屏任政委,1933年后编入红6军团红16师。军长胡一鸣后来因作战不力被撤职后返回家乡,在解放战争时期积极联络,帮助我军解放湘西,1962年病逝,终年52岁。
红17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1933年3月成立,由张涛任军长,方步舟任政委,1934年10月,编入红十六师。军长张涛在战斗失败后害怕被追责便叛变投敌,后回到湖南老家,以务农为生,直至去世。
红18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1933年2月,由湘鄂赣军区红军独立第一、二师合编成立。军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6月缩编为红十八师。军长严图阁在1936年6月于湖南平江黄金洞病逝,时年33岁。
红19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冀中红19军,1930年8月成立,葛占农任军长,该军成立不久在与敌人战斗中因敌众我寡,遭遇失败;第二支是冀东红19军,1930年夏成立,军长不明,该军在成立不久便遭遇失败。第三支是闽西红19军,1933年3月成立,由叶剑英任军长,杨尚昆任政委,同年6月该部队缩编为红34师。
葛占农军长后来的事迹不明,叶剑英在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86年去世,享年89岁。
红20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队伍,第一支是闽西红20军,1930年5月成立,由胡少海任军长,邓子恢任政委,1930年11月,与红二十一军合编组成红军新十二军;第二支是赣西南红20军,1930年6月成立,由曾炳春任军长,同年秋划归红一军团建制;第三支是冀南红20军,1930年夏成立,由张兆丰任军长,不久便在敌人的围攻下失败。
该军的三位军长,胡少海于1930年8月在漳平永福圩侦察敌情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2岁;曾炳春1932年在肃反运动中被杀,时年30岁;张兆丰在1930年河北栾城领导“兵暴”工作时被捕后被杀,时年40岁。
红21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队伍,第一支是闽西红21军,1930年6月成立,由胡少海任军长,1930年11月,与红二十军合编为红军新十二军;第二支是赣南红21军,1932年7月成立,由刘畴西任军长,李井泉任政委,1933年1月间,划归红一方面军建制。6月,红二十一军与红七军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第五师。第三支是冀南红21军,这支部队在成立不久就因敌众我寡,遭遇失败。
红22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赣南红22军,1930年6月成立,由陈毅任军长,邱达三任政委,同年底该部队缩编为红64师;第二支是赣南新红22军,1932年8月成立,由萧克任军长,1933年6月,该支部队分别编入红一军团第一、二师。
红23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该军成立于1933年3月,由刘雄武任军长,李宗白任政委,1933年6月,缩编为粤赣军区第二十二师。军长刘雄武于1937年在西路军的战斗中牺牲,时年33岁。
红24军在红军军史上只有一支部队,1931年7月成立,由郝光任军长,谷雄一任政委,该军转战到河北阜平,连战失利。1931年9月余部加入陕北红军。军长郝光在后来招降敌人时不慎被杀,年仅29岁。
红25军在红军军史上只有一支部队,于1931年10月成立,由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该军在红军历史上是大名鼎鼎,徐海东大将曾任继任该军的军长。1935年9月,与陕甘苏区的红军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
红26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冀南红26军,成立不久便遭到失败,第二支是陕甘红26军,于1932年12月成立,但是在成立的时候并没有设立军部,只是任命了师、团长。
红27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鄂豫皖红27军,1932年秋成立,由刘士奇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1932年11月底,分别编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第二支是陕北红27军,1937年1月成立,由贺晋年任军长,李宗贵任政委,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直属炮兵营和辎重营。。
红28军在红军历史上也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皖西红28军,1933年1月成立,由廖荣坤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1938年初,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二支是陕北红28军,1935年12月组建成立,由刘志丹任军长,宋任穷任政委,1937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
两位军长,廖荣坤在1933年因对七里坪战役有不同意见,被“左”倾路线的执行者以“改组派”、“取消派”等罪名错杀于黄安县龙王山,年仅30岁;刘志丹1936年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现柳林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
红29军在红军军史上也有两支队伍。第一支是川陕边红29军,1933年2月成立,军长陈浅伦,政治委员李艮,后来改编为陕南游击队;第二支是陕北红29军,1936年组建,由萧劲光任军长,朱理治任政委,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备第二团。
两位军长,陈浅伦在1933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萧劲光则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红30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两支队伍。第一支是红四方面军红30军,1933年7月以原红十一师为基础扩编而来,由余天云任军长,李先念任政委,后该军参加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李先念率少数人员进至新疆,后陆续转回陕北。第二支是红一方面军的红30军,1936年4月成立,由阎红彦任军长,蔡树藩任政委,1937年8月编入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三团。
两位军长,余天云1936年4月,于四川丹巴渡河时溺水牺牲,时年25岁;阎红彦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于1967年在昆明饮恨自杀,终年58岁。
红31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1933年7月成立,由王树声任军长,张广才任政委,后来余部改编为386旅。王树声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红32军在红军军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东北地区红32军,1932年9月成立,杨靖宇受党派遣到三十二军负责领导工作,1933年9月,改称第一独立师。第二支是红一方面军红32军,1935年7月成立,由罗炳辉任军长,何长工任政委。
两位军长,杨靖宇于1940年在蒙江县壮烈牺牲,时年35岁;罗炳辉1946年在山东临沂病逝,终年49岁。
红33军在红军军史上仅有一支部队,1933年10月成立,由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委,1936年1月,与红五军团合编为红五军。军长王维舟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197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红34军在红军军史上仅有一支部队,由川陕军区的几个独立师组建而成,因部队未集中起来,番号撤销。
红35军在红军军史上仅有一支部队,1930年夏成立,由邓毅刚任军长,罗贵波任政委1931年10月,红三十五军改编为红军独立第三师。
军长邓毅刚1932年2月在攻打九堡靖卫团盘踞的“土围子”时,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红军军史上一共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一共70个军级建制,这些军的军长中没能活到新中国成立的占65%,牺牲率非常的高,这些人都是当时红军中各个部队的重要人物,从他们的牺牲中也能看出当时红军处境之艰难,作战之勇敢。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