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药第一股”现原形了
时间:2025-09-11 08:17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这一业绩表现源于此前曝光的财务造假问题持续影响。今年3月起,海南证监局和上交所相继对公司进行处罚,发现其2023年年报存在重大财务数据错误。

  经会计差错更正,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被下调近90%,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其2024年财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导致公司4月被实施“ST”警示。这家昔日明星药企如今面临资金链紧张和可能的退市风险。

  ST葫芦娃的问题始于今年3月海南证监局的现场检查,监管发现公司2023年年报中营业收入、利润等关键财务数据披露存在重大不准确情况。公司随后的自查结果显示,问题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

  根据公司披露的会计差错更正公告,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从此前公布的1.06亿元调整至1085万元,调减金额达9564万元,调减幅度高达89.81%。2024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也被调减3765万元,调整幅度为47.82%。更关键的是,扣非净利润出现性质变化,从盈利状态转为亏损。

  造假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提前确认收入,将仍在经销商仓库、尚未完成最终销售的商品提前计入当期营收。其次是异常定价销售,通过控股股东个人账户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形成虚假的高价交易。第三是费用跨期调节,将本应2023年确认的销售费用推迟至2024年,人为美化利润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此前为公司2023年财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在会计差错更正后,公司业绩出现如此大幅调整,这一情况引发了市场对审计质量的关注。公司已重新聘请政旦志远会计师事务所对202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监管部门的处罚接踵而至,8月26日,上交所对ST葫芦娃及相关责任人员予以通报批评。此前,公司还因未及时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受到处罚。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时,出具了保留意见的财务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明确指出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审计机构特别提到,公司向关联企业海南中旺医疗科技外购研发项目支付4205万元,而该企业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存在亲属关系,且自成立以来几乎只与ST葫芦娃开展业务。审计机构无法就这些交易的商业合理性获取充分证据。

  除了财务造假带来的信任危机,ST葫芦娃面临的更根本问题是主营业务的持续恶化。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均出现大幅萎缩。

  呼吸系统用药作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上半年营收2.99亿元,同比下降52.91%,占总营收比重58.86%。消化系统药物营收1.09亿元,占比21.46%。全身用抗感染药物营收4951万元,占比9.74%。三大业务线%,显示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

  从区域分布看,各主要市场均呈下滑态势。西南大区作为重要市场,营收跌幅达58.1%;华东地区下降45.2%;华南地区下滑39.7%。这种全区域、全产品线的同步下滑,反映出公司面临的困难已非单纯的市场因素所致。

  资金状况进一步恶化,截至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1.69亿元,较年初的2.54亿元减少33.65%。与此同时,短期借款高达8.85亿元,长期借款2.97亿元,一年内到期债务2.63亿元。公司存在明显的短期偿债缺口,资金流动性承受巨大压力。

  应收账款持续攀升至4.55亿元,较期初增长19.71%,说明下游回款困难,终端需求疲软。公司解释称,在“两票制”政策下,针对公立医疗机构的销售主要采用配送商模式,回款周期较长。但考虑到审计机构提及的应收账款前十大客户期后回款较少的情况,实际的回款风险可能更高。

  为缓解现金流压力,公司大幅削减各项支出。销售费用从上年同期的2.69亿元降至1.07亿元,降幅60.25%。研发费用更是从上年同期的1亿元骤降至1938万元,降幅80.69%。这种“断臂求生”的做法虽然短期内改善了现金流,但长期来看将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公司目前多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在建工程已用于借款抵押,资产受限规模达12.91亿元。在建工程进展明显放缓,美安儿童药基地投入仅344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广西基地二期建设近乎停滞。

  作为海南医药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ST葫芦娃的困境也是当地医药上市公司整体困局的缩影。数据显示,海南5家医药上市公司2024年扣非后合计亏损19.3亿元,2025年上半年4家公司再度全部亏损,合计亏损2.76亿元。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