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考初试成绩一般在2月中下旬陆续公布。从现在起,考生可准备复试。考生可先了解目标学校往年的复试信息,如果有机会可向已在该校读研的学姐学长了解他们当年研考复试的情形。考生也要在这段时间了解调剂的概念,查看学校往年的调剂信息,有针对性地备考。
考生要提前详细了解往年调剂流程、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等。及时关注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的开通时间,把握调剂机会,获取各研招单位调剂信息,积极主动联系拟调剂的研招单位,争取获得自己最佳的调剂结果。
准备考研的考生在这段时间要处理好日常上课和考研复习的关系。这部分考生中不少人正就读大三,面临专业课的压力也不小。考生既要继续完成学业,也要抽时间系统备考。考生要全面了解院校和专业信息,初步确定考研目标。院校、专业的选择是研考的关键一步。提早确定专业方向和院校,会使专业课复习更有针对性。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拟报考学校所在城市、专业发展、师资情况、就业前景等因素进行考虑。
考生要夯实基础,扎扎实实看一遍书,不要急于做模拟题。对政治、英语、数学三个公共课科目,考生要细致备考。对英语科目,考生日常要注重英语词汇的积累,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政治科目,考生不能放松备考,要不断温故知新,也要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对数学科目,考生要多练多算,让自己在考场上答得顺手。
对专业课的复习,考生要紧跟目标院校的专业课方向,有针对性地收集复习资料,包括往年专业课试题和老师的讲义、论文、专着等。考生可登录相关院校网站查找上一年备考书目,或向在读研究生借阅备考资料。考生要在前期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形成自己的笔记,构建专业课复习的知识框架。
6月,考生要兼顾期末考试和研考复习的时间安排。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不要因为研考复习而忽略了本专业期末考试的准备。考生还要在6月制订一份暑假备考计划,决定是以何种形式备考,包括是自主复习还是报辅导班,是在校复习还是回家备考等。
考生制定的复习计划要尽量做细致,但也不能难以完成,要让自己每天有成就感。考生不妨将复习内容分成多个阶段性小目标并限时完成,让复习更有目标感,且容易落实。暑假时提高薄弱科目的好时机。考生要多安排时间复习薄弱科目,尤其要进行专项突破。
复习中,考生要善用笔记本和彩色笔,对重点内容、关键词句、疑难问题进行勾画,以加深记忆,也利于后期重点复习。此外,考生可与针对性地参加暑假辅导班,通过有规律地听课控制复习进度,听取老师指点,课后及时整理消化知识,有效掌握。考生也可找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复习,相互督促、鼓励。如果打算参加辅导班复习,考生要选有资质、口碑好的辅导机构,不要轻信所谓的“保过”承诺。
教育部的研考管理规定和考试公告,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招生计划等也会陆续出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也会发布网报公告。在此阶段,考生除了要完成复习任务外,还要认真研究最新研招政策、公共课大纲,也要留意院校网站公布的研招信息,查看所报考专业是否已取消统考招生或者变更考试科目。
研考正式报名10月开始。具备报名资格的考生可登录研招网报名、缴费。选择报考点时,考生要认真阅读网报公告,了解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招生单位、报考点的有关要求。如有疑问,考生要及时联系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招生单位、报考点进行咨询确认。考生要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网络拥堵影响报名。
一般而言,从11月起,考生要开始第三轮的冲刺复习,除反复研究往年研考题外,考生还要练习模拟题,对知识点查漏补缺。考生要计算答题时间,模拟考试情景,争取在考研时更合理地分配时间。
十二月中旬,考生可凭借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初试临近,考生要调整心态,不要因为焦虑、恐慌等情绪轻言放弃;还要做好计划,不熬夜,也不倦怠松懈,要按照考试时间调整作息和饮食。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