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内蒙古乡村振兴论坛在兴安盟开幕。本届乡村振兴论坛以“加快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俄罗斯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以及有关高校专家、学者参会,在会议当中,五位院士结合兴安盟的实际给出了高屋建瓴的发展建议。
沉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稻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在论坛中提出,兴安盟有广袤的黑土地、浩瀚的林地和辽阔的草原,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选择有坚实基础、符合长远发展目标的项目产业。首先,应当以农牧结合的畜牧业产业振兴为第一抓手;其次是以现有的生态环境和民族特色为基础,发展文旅产业;第三是发展兴安盟的特色农产品,创建品牌,大力发展兴安盟的杂粮、荞麦、燕麦等有特色、有优势的农作物产品。
兴安盟除了要立足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外,还需要优质的人才资源作为保障。乡村振兴,首先要带动产业发展,发展产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吸引到乡村建设中,兴安盟应当为新农人提供好的政策支撑。乡村振兴建设资金不能仅依靠国家输血,更要地方政府主动造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乡村产业,只有产业振兴了才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吸引人才,发展其他项目。
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中,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手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兴安盟处于农牧交错带,未来,兴安盟畜牧业应与农业结合发展,并大力探索智能化管理路径,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兴安盟作为农业大盟,畜牧业与农业的结合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农业生产的秸秆等废弃物可以作为畜牧业饲料,而畜牧业的排泄物则可作为农业肥料,这种循环利用模式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和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赵春江认为,兴安盟在畜牧业发展中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把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养殖环境监测中,通过对禽舍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气体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其在空间内的分布情况,为优化养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合理布置排气孔和管道,确保养殖环境达到最佳状态。
疫病是畜牧业发展的最大成本之一。赵春江建议,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对动物个体和群体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大数据分析,可以预判疫情风险,并及时采取隔离、清除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赵春江表示,智能化系统还能根据牲畜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动态调整饲料配方,并利用智能化装备实现精准投喂。这样,不仅能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增强牲畜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进而提升养殖效率。
兴安盟是产粮大盟,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传统的秸秆转化利用方式如氨化、碱化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提升其利用效率,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微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对秸秆进行高质高效利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谯仕彦表示,秸秆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可以将秸秆中的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有效分解,转化为易于被牛羊等草食动物吸收的营养物质。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秸秆转化后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
谯仕彦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提高秸秆在牛羊饲料中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的技术将会取得更加显着的成果。继续深化秸秆资源高质高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能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今天到兴安盟来参加内蒙古乡村振兴论坛,我感触很多,也很受启发。兴安盟的农牧业、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生活富裕、环境宜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内蒙古农业大学战略科学家、沙漠治理学院特聘院长尹伟伦表示,未来,兴安盟在现代畜牧业发展方面,需要进行良种繁育,要有更高质量的畜牧种群,提高效益。同时,要有良好的草原生态系统,良好的可饲用的牧草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因此,草场的生态系统维护是根本,良种繁育也要根据载畜量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此外,要采用对生态环境友好的多种经营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和深加工力度,提高畜牧业产品质量,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要大力培养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挖掘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开拓新质生产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和高效发展。
“燕麦、荞麦是兴安盟特色农作物之一,在兴安盟有着独特的优势,一般都具有早熟、优质的特质,特别是可以粮饲兼用,在兴安盟的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兴安盟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上,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也会孕育出大的产业,那就是优质的饲草产业,优质的养殖产业。”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燕麦荞麦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任长忠表示,通过两季饲草可以缓解兴安盟饲草严重短缺的问题。目前,燕麦产业在兴安盟的农牧业生产中发生了一季变两季、两元变三元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燕麦在兴安盟可以实现以农促牧、以牧养农、农牧互促的良性循环。
燕麦作为优质的保健粮食作物,可以开发优质的保健食品。我国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唯一一个综合实验站在兴安盟,目前,该实验站在兴安盟的燕麦、荞麦优良品种的筛选,栽培技术的集成,优质市场的生产和产业体系的构建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希望今后兴安盟在燕麦、荞麦的种质创新上,在优质原料生产上,在优质产品加工和产业技术体系构建上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为兴安盟的农牧业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任长忠说。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