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重塑金融格局的当下,消费金融行业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从服务方式、產品创新等方面下沉,加快延伸普惠金融服务半径。
近期,招联消费金融“创新构建自服务体系 率先打造消保智能体”案例入选2025年度数字普惠金融產品与服务创新成果。据悉,招联金融创新推出了数智化“自服务”体系,通过AI技术赋能信贷全流程,為个体奋斗者、新市民等长尾客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普惠金融服务。
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来看,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也在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与研发力度,数字化服务能力得到显着提升,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盲区和痛点得到有效缓解。《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末,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取得技术专利1242项,為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中原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邵航认為,消费金融机构实现“普”与“惠”的平衡,并非简单地让利。消费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需在“普”的广度与“惠”的深度间找到动态平衡,这本质上是一场对风险定价能力、成本控制水平的综合考验。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象多為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足的新市民、县域用户及蓝领群体,其信用信息不完整、收入波动性大的特点,在客观上推高了风险成本。消费金融机构应结合用户的金融、社交、消费等不同属性,依托数字化渠道,在更了解客户的基础上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在面对消费金融行业客群分散、风险波动的特性时,消费金融行业以数字化為抓手,不但实现了客户风险识别的数据化,而且有效拓宽服务覆盖面。“海尔消费金融创新性地将多模态行业大模型应用於全流程风控体系,通过融合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用户的身份信息、交易行為、还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分析,纵深推进数字普惠发展。”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用户身份验証环节,利用大模型的图像识别能力,能精准检测身份証偽造、活体检测中的异常行為。基於这些数字技术,海尔消金已成功上线非活体识别、身份証偽造检测等一系列关键反欺诈功能,挖掘大量黑灰產疑似线索,大幅提升了数字普惠风控的精准度和效率。
目前,消费金融机构将贷款申请、资料提交、审批、放款等环节迁移至线上,用户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无需线下奔波。这种零接触服务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还能突破地域限制,覆盖偏远地区或传统网点难以触达的客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接下来,重塑数字普惠服务,消费金融行业要加快运用数字技术,提高获客活客留客能力,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县域消费金融市场尚属於蓝海市场,发展县域消费金融市场既可以提升城镇居民家电等大宗耐用消费品金融服务水平,又能不断扩大对偏远农村、山区等地的金融服务范围,从整体上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人民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5年9月15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举行《渔业补贴协定》特别会议,巴西、肯尼亚、越南及汤加等4个世贸成员向世贸组织递交了批准书,批约成员总数达到法定要求,《协定》正式生效。已批准《协定》的成员将正式啟动各项履约工作。…
金秋九月,北京首钢园,“钢铁骨架”与“数字脉动”交相辉映。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期间,“走出去·新机遇:全球化產业合作实践论坛”召开。…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