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根治全球罕见“晕病”
时间:2024-10-09 07:49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8日电(陈静 张欣迪)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遭遇天旋地转的晕眩和耳鸣,且这种情况每天发生几次,几十次……好似你的大脑会时不时地“断线重连”。这样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

  记者8日获悉,一年前王阿姨(化名)突发了这种眩晕“怪病”,每天发作上百次。在家人陪伴下,她奔波于多家医院,尝试了各类治疗方法,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日益加重。这对原本正享受退休生活的王阿姨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一次偶然机会,王阿姨的家人在网上看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眩晕诊疗中心的科普视频。带着一丝希望,他们决定再试一次。耳鼻咽喉科的蒋怀礼医生在接诊后注意到了王阿姨晕眩频发且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完善检查后,他迅速判断出王阿姨所患的是一种罕见的眩晕疾病:前庭阵发症。蒋医生解释说,前庭阵发症的发病机理是脑干局部的责任动脉血管压迫了第Ⅷ对颅神经,即前庭蜗神经。动脉的搏动不断刺激神经纤维,从而导致频繁眩晕。这就像两根交织的“琴弦”,拨动其中一根,另一根也会受到影响。

  针对王阿姨的症状,蒋医生首先采取了药物治疗的方案。令人欣喜的是,不到一个月,王阿姨的症状就全部消失了。然而,她却在没有复诊的情况下自行停药,两个月后眩晕症状卷土重来,并发展得更为严重。惊慌失措的王阿姨尝试增大服药剂量,也无济于事。这次,蒋医生评估后认为,只有手术治疗是唯一的希望。

  然而,前庭阵发症作为一种罕见病,全球范围内手术治疗的病例报道寥寥无几,国内也鲜有先例。蒋医生迅速联系了眩晕多学科门诊的耳鼻咽喉科主任黄新生主任医师,神经外科主任张晓彪主任医师、朱卫副主任医师以及来自神经内科、影像科、心理医学科的专家们进行会诊。讨论中,朱卫副主任医师建议采用神经外科的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该手术通过在受压的神经和血管之间放置垫片,物理隔离以缓解或消除症状,恢复神经功能。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在此领域经验丰富,预期可达到治愈效果。随即,专家团队为王阿姨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6月3日,在黄新生、张晓彪两位主任的指导下,朱卫副主任医师带领蒋怀礼、孙崇璟、杨亮亮主治医师,为王阿姨实施了“经乙状窦后入路-前庭蜗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治疗。术中,医生通过患者耳后发际线内仅一寸的小切口,操控神经内镜,在密集分布着神经、血管和脑干等关键组织的大脑深部桥小脑角区域精准定位到发病部位。这一过程就像电影中的主角在布满红外防线的场景中穿梭,一旦失误,就会任务失败,甚至引发严重后果。紧接着,医生分离了压迫在前庭蜗神经上的右侧小脑前下动脉,并安置垫片。在麻醉科团队与手术室护士的紧密协作下,历经2小时,手术圆满结束。术后仅两天,王阿姨的症状就全部消失了。

  与王阿姨相比,徐阿姨(化名)的求医之路更为漫长崎岖。在四年时间里,她每天经历约200次眩晕发作,这对患有小儿麻痹的她更是雪上加霜。幸运的是,得知王阿姨成功获得救治后,她也来到中山医院眩晕多学科门诊,经过专家团队医治摆脱了多年病痛折磨。“衷心感谢你们团队拯救了我的母亲!四年漫长的求医,一次次的绝望,我们终于迎来了曙光!”谈及就医经历,徐阿姨的家属感慨万千。

  据介绍,眩晕疾病的诊疗一直是全球性难题,通常涉及多个科室和数十种疾病。为此,2023年中山医院集结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影像科及心理科等多学科力量,组建了眩晕诊疗中心。该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基础,旨在提升对疑难杂症的诊治能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