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开这一天:泅渡历史三峡的Y份额来到指数
时间:2024-12-14 15:16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当月,证监会确定并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名录与基金销售机构名录,为个人养老金账户专门设计的首批养老FOF基金“Y份额”面市。

  随后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和地区也进一步确定,31个省份的36城入选,个人养老金时代自此正式开闸。

  新华社12月12日电,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城试点两周年后,面向全国推行。通知规定,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产品基础上,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公募基金产品方面,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被纳入,增设Y份额,以满足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此次此刻,被寄予厚望的Y份额,刚刚度过了两周年生日,泅渡历史三峡的几百个日夜里,Y份额与指数产品的双向奔赴,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开的这一天,潮汐决堤,交汇于此。

  说到底,我们的社会、制度、市场始终会向着更有效率、更加多元的地方演进。这是一个讲究效率和多元的时代,通过效率和多元去适应复杂性。

  指数基金费率低廉、风险分散、透明度高、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等特点,与养老金的长期投资需求较为契合。指数产品纳入个养账户,早已是居民的期待。

  一方面,指数纳入养老名录有助于吸引更多中长期增量资金通过指数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平抑市场波动,构建“长钱长投”的生态;截至2023年底,美国被动指数基金规模约5.9万亿美元,其中来自养老金的规模为2.6万亿美元,占比约45%。

  另一方面,市场成熟度和稳定性的提高也将反哺养老账户收益率提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政府对养老体系进行改革,推出着名的401(K)计划,美股的资金供给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长线资金源源不断入市锁定,加上美联储降息、技术进步等因素,美股迎来了长达十几年的大牛市。

  有人说,社会一点点发展、苍老来得如此之快,如果养老金的增值速度能够快一点,整个社会的安全感或许都会大大提高。正如海外401k计划,凭借长牛的市场,给彼岸人带来的感受。

  养老投资是一个长达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备老积攒过程,对于这样一笔长钱,如果我们能够思考的更长远,或许将能够完成很多在短时空维度无法完成的事情。

  在现实场景中,养老投资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某个时间点的一笔大额投资,而是从某个年龄开始,定期的,比如月度、年度,一笔笔小额资金日积月累的阶段性过程。

  如果每一笔新流入的小额资金都是随行就市的短期投资,那么长期执行下来,整个养老资金就很可能是一堆杂乱无章、没有统一逻辑和目标的资金集合体,在途中可能就忘了要去实现长期收益目标的初心,遇到市场大跌、资产大幅回撤时,就很可能失去了继续投资下去的信心。

  养老金投资之所以更加关注配置,本质上是由养老金的长期负债属性决定的,由于对短期流动性的诉求并不高,获取风险溢价的确定性就能提高,这就是配置的意义。

  长期来看,宽基指数具有较强的市场表征意义,历史与未来在这里照见,其涨跌走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投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指数,可以充分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红利。

  尽管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契机,但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转,不变的是,宽基指数总会跟随着时代的发展顺势向前,跟随GDP的正增长水涨船高,而任何偏离价值的价格最终都会被拉回正轨。

  《激荡三十年》中写道:“我们正穿行在一条’历史的三峡’中,它漫长而曲折,沿途风景壮美,险滩时时出现,过往的经验及教训都投影在我们的行动和抉择之中。”

  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3年跨入中度老龄社会,中国仅用了23年,相比之下,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亚用了73年,美国用了69年,英国用了45年。我们老去的速度太快了,还在一点点富起来,社会就老了。

  根据方正证券的统计,从2012年左右,也就是中国人口曲线拐点附近,养老金静态可支付月数就一直在下滑,从18.5个月下滑到11.6个月。所谓静态可支付月数,也就是当期累计结余的养老金,除以当期每个月要支出的养老金。

  无论你是否愿意,社会都正在“变老”,正如每个人在一分一秒中走向老年。身处其中,我们将目睹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财富转移,也将目睹那些在夹缝中的“老龄”问题,必须承认,这便是生活的真相。

  Y份额的两周年生日过得并非那么愉悦。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后,经过持续投教,不少参与者对个人养老投资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对于个人养老规划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其中不乏一些选择购买了含权养老基金的投资者,和挖掘基一样,他们翻开自己账户时发现,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投资出现了浮亏,何去何从,心情较为沉重。

  通常人们认为,一项投资的风险与该资产的波动性绝对相关,以至于很多投资教科书都直接用资产的波动性代表资产的风险属性。但客观来讲,风险到底是什么?

  2022年底,个人养老投资试点推出之际,实际上是股票市场已经经历了一年以上熊市之后,风险得到一定程度释放,估值处于低位。通常来讲,在这种时候投资股票市场,向上的概率大于向下的概率,并非是一个值得悲观的时间点和位置。

  A股的过去两年的漫长季节确实比想象中长,即便憧憬迫切而冲动,但新秩序的适应与快速上涨通道的开启原本并非易事。市场特性就是如此,不会只跌不涨,再坚持一段时间,波动可能就向相反的方向运行了。

  924以来,股票市场中,政策的诚意和决心被所有人感知到,欣欣然的春景正从荒芜中萌发,初近的风吹过细窄的空间,叶隙里唱着重生之歌,一个春天正在打开了。

  再者说,虽然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厌恶波动,但实际上,对于养老投资而言,前期的市场波动亦并非全然是坏事。

  养老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如果当前40岁,未来有超过20年时间积累养老资产;如果当前30岁,未来有超过30年时间积累养老资产。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很难在初期就把足够多的本金投入市场。

  因此,养老投资更适合定期定额、细水长流的慢慢积累。正是这个原因,相关制度把个人养老投资单一年度资金缴存上限定为12000元,如果我们按照这个金额定期定投,那么中间就存在一个“微笑曲线”的规律。

  也就是说,在我们资金缴存期的前三分之一阶段,由于本金数额比较小,可享受收益的绝对金额比较小,如果这时候市场出现过快上涨,并非全然好事,只有当手里份额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市场再上涨,我们才有足够的份额享受收益。

  相反,如果在资金缴存初期,市场相对较弱,甚至是震荡下跌,有利于我们在更低位置积累份额,未来的潜在收益反倒更高,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因此,虽然过去一两年的时间里,养老账户或许出现了浮亏,但不要失去信心。放在漫长的、长达二三十年的养老投资积累期来看,眼下只是开头,未来仍有长远的机会。只有坚持下来,才有希望获得理想中的超额收益。

  本文的着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着作权人许可,严禁转载。对非法转载者,我们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